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卫生健康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社会发展局,市级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3日
杭州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24〕7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杭政函〔2024〕36号)精神,为加快推进全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医疗装备更新换代、卫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数字健康能力提升三项行动,统筹存量更新与增量优化,安全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更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全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力争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医疗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全市医院病房结构明显优化,病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智慧化水平全面提高。发展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实现云网设施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泛在可及,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广泛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医疗装备更新换代行动
1.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支持各级医疗机构以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设备为重点,开展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市级医院结合建设开办新院区的功能定位和切实需求,加大先进医疗装备和科研设备的配置应用。县级综合性医院按照先试点再扩大的方式,全面落实《浙江省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更新达标工作细则(试行)》有关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医共体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设备更新力度。2024年安排公立医院更新重点设备149台,逐年扩大规模,到2027年,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淘汰超过使用期限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装备配置达标率力争100%。
2.推进院前急救设备更新。加快推进5G智慧型救护车的升级改造,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基于AI技术提升急救任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告警能力,将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城市地区9分钟内,农村地区12分钟内;迭代升级数智急救应用场景,推动调度远程视频急救指导全覆盖及省市数智平台质量控制功能建设,实现全省全市质控管理“一把尺”。推进120市县一体化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完成系统开发、信创适配与迁移上云,实现市县院前急救同质化均衡发展。优化急救装备配置,实现每辆当班车配置1台自动胸外按压机。到2027年,全市更新及新增救护车不少于100辆(其中负压救护车不低于50%),配置自动胸外按压机不少于260台。
3.推进疾控机构设备更新升级。全面落实与疾控机构职责任务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对超过使用年限的执法、应急、监测、检验检测和疫苗冷藏车辆进行迭代更新,按规定配置移动执法、实时监测、检查检验、应急处置、冷链等设备,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到2027年,全市疾控机构设备配置达标率力争达到100%。与西湖大学合作,合建已列入“十四五”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规划清单的P3实验室。完成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和物资储备库扩建项目建设,加快实验室基础设施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4.推进医疗装备数字化升级。提升医疗机构医疗装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闭环管理水平,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医疗装备数据的实时采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医疗装备普遍使用,加强医疗装备质控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装备数据互联互通水平。到2027年,医学影像、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用设备为重点的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数据互通、在线监管。
5.加大首台(套)医疗装备推广应用。结合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和优质创新药械推广应用,以杭州市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扶持科技专项为载体,通过杭州市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中心等平台,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广泛参与医疗装备研发应用,到2027年实现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20项。重点支持零磁医学、脑机接口、高端医学影像、新型内窥镜、医用机器人等研发,到2027年实现创新优质药械使用量达到10亿元规模,零磁医学高端医疗装备国家级临床研究(试点)基地3个。
(二)卫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
6.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平急两用”属地化服务医疗卫生项目为重点,采取“建成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方式,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千项万亿”工程和“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专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2024年市级计划安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工程1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不少于90亿元。到2027年,完成和实施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9个以上。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提档升级,实现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
7.推进医院病房改造提升。支持将4人间以上病房改造为2人间或3人间,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将部分3人间改造为2人间。制定公立医院整体修缮计划,通过新院区腾挪、现有病房改造等方式,优化病房结构,改善病房环境。到2027年,公立医院病房人文化、舒适化、适老化环境全面提升,2-3人间占比超过80%,其中市级及以下医院新增标准化病房2000间以上。妇产科、儿科、老年科等为重点的单人间病房比例进一步提高。
8.推进附属设施改造升级。以市级(含以下)医院老旧建筑为重点,全面检修、改造升级供电、供水、污水(物)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医院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运维能力。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安防、消防设施设备数字化升级计划,加强高清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分析、智能监测预警等技术更新,建立集成化、数字化的智安一体化平台。推动医院人力防范、电子防范、实体防范配置全面符合《杭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试行)》(杭消安委〔2021〕14号)和《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医院部分》(DB3301/T 65.11—2024)规范要求。到202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基础配套设施保障有力,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水平全面提升。
9.推进节能降碳设施升级。推广应用新型节能用能技术,开展医院增量存量建筑绿色改造,增量建筑推广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存量建筑推进绿色星级改造,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空调、配电、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更新改造,以及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能耗信息实时监测和智慧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到2027年,所有市属医院能源管理实现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三)数字健康能力提升行动
10.推进数字健康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双千兆”网络(千兆光网、5G网络)接入,5G和物联网覆盖主要业务功能区,实现网络信号升格。加强杭州健康云信创建设应用,有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信创改造上云,完成一个区级卫生信息化信创改造试点。打造医药数据创新协同平台和专病数据库建设,支持市级医院多个专病数据库高效汇聚,形成数据资产支撑科研、赋能临床;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化。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健康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形成一批数字医疗产品。市、区两级医院全面实现千兆光纤接入、5G网络覆盖,主要业务功能区消除网络死角。
11.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创新。持续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迭代完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le)”,全面推广“家医有约”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家医”。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应用,推进医疗、财务、人事、后勤等各类信息系统引入智能模型、组件、算法,促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持续发展。到2027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运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应用覆盖率达100%。
12.推进数字医院升级改造。推进市一医院集团、市红会医院集团、市妇产儿童集团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多院区“一套系统、一个标准、一份数据”,确保患者在各院区间电子病历、影像、检验检查等信息数据统一共享。推进面向未来的数字医院建设,结合医院迁扩建、新院区工程建设,推动数字诊室、数字病房、数字手术室等未来医院创新探索。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要求,加快推进服务器、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电脑终端、自助机等信息设备更新换代。到2027年,建成3个以上省未来数字医院试点示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指导。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疗卫生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区、县(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指导医院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编制实施计划。建设单位在设备选型和装修定级时,要实事求是、按需配置,防止过度追高求大。
(二)加大要素保障。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政策的基础上,统筹医疗卫生机构部门预算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统筹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专项资金,引导县域医共体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医疗设备更新和病房改造。
(三)强化过程支持。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纳入更新计划,结合医疗服务需求和实际财力情况,依规逐年安排。各级相关部门严把设备选型关,为设施设备更新提供安全支撑。待国家和省相关计划方案出台后,及时调整增补项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扩大更新改造行动受益范围。
(四)落实绩效管理。各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等相关要求,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工作,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对于更新替换的旧设备,要加强统筹调剂使用,充分发挥其价值。